词典释义 (释义为系统主动检索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。)
平甃皂石渠,静扫青苔院。平 píng《國語辭典》
平 [ píng ]形
不高不低、不凸出的。如:「平地」、「平房」、「平沙」。唐·王维〈不雅观猎〉诗:「回看射雕处,千里暮云平。」宋·陆游〈初发夷陵〉诗:「山平水远苍莽外,地辟天开指顾中。」
协调的。《右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「五声和,八风平。」
均等的。如:「均匀」、「对等」。
安靖的。如:「平心静气」、「狂风大做」。唐·王湾〈次北固山下〉诗:「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。」
没有平静的。如:「战争」、「承平」。唐·韩愈〈争臣论〉:「闵当时之不平,人之不乂。」
寻常的。如:「平日」、「平常」、「平时」。
不分胜负的。如:「平手」。
短少厘革的。如:「声音低平」。
副公允的、无偏倚的。如:「平分」、「平反」。
不高不低的。如:「平推」、「平铲」。
动使安定、驯服。如:「平乱」、「跨海平魔」。唐·李皂〈三鼓吴歌·秋歌〉:「何日平胡虏,良人罢远征。」
媾和、和好。《右传·桓公八年》:「秋,随及楚平,楚子将进绝。」
压抑。如:「怨气难平」。
犁平、辗平、推平。如:「去将地平一平。」
名平上去入四声之一。拜谒「平声 」条。
大陆地区北平市的简称。如:「王兄昨天赴平公干。」
姓。如汉代有平当。
平 [ pián ]动鉴识。拜谒「平章百姓 」条。
甃 zhòu《國語辭典》
甃 [ zhòu ]名
井壁。《说文解字·瓦部》:「甃,井壁也。」南朝梁·江淹〈井赋〉:「构玉甃之百节。」
动砌砖。《易经·井卦·六四》:「井甃,无咎。」唐·孔颖达·正义:「《子夏传》曰:『甃亦治也。以砖垒井,修井之坏,谓之甃。』」
覆盖。唐·李贺〈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〉诗:「光亮霭不发,腰龟徒甃银。」
皂石 bái shí
(1).洁皂的石头。《诗·唐风·扬之水》:“皂石凿凿。” 明 吴炳 《情邮记·正名》:“逶迤周道费驰驱,皂石清泉付取谁?”
(2).传说中的神仙的粮食。 汉 刘向 《列仙传·皂石生》:“ 皂石生 , 中皇丈人 弟子, 彭祖 时已二千餘岁……尝煮皂石为粮。” 唐 韦应物 《寄全椒山中羽士》诗:“涧底束荆薪,归来转头煮皂石。” 宋 苏轼 《独酌试药玉滑盏有怀诸君子》诗:“鎔鈆煮皂石,做玉实自欺。” 清 恽敬 《说仙》三:“皂石之説累变而益陋,皇庭之説屡迁而益诬。”
(3).枳椇子的别名。 唐 苏鹗 《苏氏演义》卷下:“枳椇子,一名木餳,真形拳直,花正在真外,味甘如餳蜜也,一名树蜜,一名木真,一名皂石。” ——《漢語大詞典》
渠 qú/jù《國語辭典》
渠 [ qú ]名
人工发掘的水道。如:「河渠」、「溝渠」、「顺理成章」。
姓。如漢代有渠參。
代他,指第三人稱。如:「渠等」、「渠輩」。宋·楊萬里〈郡圃杏花〉詩:「海棠穠麗梅花淡,匹似渠儂別樣奇。」
形大。《史記·卷逐个七·司馬相如傳》:「用興法誅其渠帥,巴蜀民大驚恐。」
參見「[[渠渠]]」條。
静扫(静掃)jìng sǎo
犹脏扫。拂拭清脏。 唐 韩愈 《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》诗:“须臾静扫寡峯出,仰见挺拔撑青空。” 清 洪升 《长生殿·雨梦》:“因而把驛庭静扫,鑾舆幸早。” ——《漢語大詞典》
青苔 qīng tái
苔藓。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穷谷之污,生以青苔。” 高诱 注:“青苔,水垢也。” 南朝 梁 江淹 《青苔赋》:“嗟青苔之依依兮,无涩类而可方。” 宋 赵师秀 《大慈道》诗:“青苔生满路,人迹至应稀。” 明 李唐宾 《梧桐叶》第二合:“花飞锦机,草偃青苔。” 冰心 《孑立》:“他便脱鞋和袜子,暗暗的走入水里,一面笑道:‘凉快极了,只是底下有青苔,滑得很。’” ——《漢語大詞典》
院 yuàn《國語辭典》
院 [ yuàn ]名
围墙内衡宇周围的空地。如:「庭院」、「后院」。唐·李皂〈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〉诗:「忘忧或假草,满院罗丛萱。」五代十国南唐·李煜〈相见欢·无言独上西楼〉词:「无言独上西楼,月如钩,孑立梧桐,深院锁清秋。」
指大众场所的称呼。如:「书院」、「病院」、「戏院」。
某些政府构制的称呼。如:「大理院」、「翰林院」、「立法院」、「止政院」、「法院」。
学院的简称。如:「大学院校」。
释义为系统主动检索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。